新能源车冷却液和传统车差在哪?成分里藏着安全关键
发布时间:
2025-11-04
---- 从基础配方到特殊需求,一文看懂冷却液成分差异与安全逻辑
       前段时间理想 MEGA 因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引发隐患,让不少车主意识到:冷却液不只是&苍产蝉辫;“防冻”&苍产蝉辫;那么简单,其成分直接关系车辆安全。
你是不是也有疑问?传统燃油车的冷却液到底由啥组成?新能源车冷却液,和传统车的区别到底在哪?今天就拆解冷却液成分,帮你搞懂其中的安全逻辑。
一、先搞懂:所有冷却液的 “基础配方”&苍产蝉辫;都有这两类
        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,冷却液的核心成分都离不开两样,比例和作用各有不同:
1. 基础液(80 %~95 %)
乙二醇(或丙二醇)40 %~65 %:降冰点、升沸点,主力防冻剂
去离子水/蒸馏水&苍产蝉辫;30 %~55 %:载热、稀释,必须低电导、低硬度
2. 功能添加剂(5 %~15 %,总量虽少却决定性能)  ├─ 缓蚀剂(2 %~5 %)
 │ ├─ 有机酸型(OAT):异辛酸、癸二酸、苯甲酸、甲基苯甲酸
 │ ├─ 无机盐型(IAT):硼酸盐、硅酸盐、磷酸盐、亚硝酸盐、硝酸盐
 │ └─ 杂化型(HOAT):二者复配,兼顾长寿命与快速保护
 ├─ 消泡剂(0.001 %~0.1 %):聚醚硅氧烷,快速消泡并且长期抑泡
 ├─ 防垢剂(0.05 %~0.3 %):聚丙烯酸酯、膦酸盐, 络合钙镁离子
&苍产蝉辫;├─&苍产蝉辫;pH 缓冲剂(0.1 %~0.5 %):硼酸/硼砂、磷酸盐,维持pH值&苍产蝉辫;7.5~11 稳定区间
 ├─ 抗氧化剂(0.02 %~0.2 %):BHT、酚噻嗪,延缓乙二醇生成乙醛醇、甲酸、乙二酸
 ├─ 着色剂(10~50 ppm):荧光素、酸性蓝&苍产蝉辫;9等,便于检漏与区分型号
└─ 螯合剂(可选,0.01 %~0.1 %):EDTA、HEDP,锁金属离子,抑制电化学腐蚀
二、重点看:新能源车冷却液的 “特殊成分要求”
对比维度&苍产蝉辫;  | 内燃机冷却液&苍产蝉辫;  | 新能源车冷却液&苍产蝉辫;  | 
主要作用&苍产蝉辫;  | 散热、防冻、防腐&苍产蝉辫;  | 温控、安全、绝缘   | 
工作温度范围&苍产蝉辫;  | 宽(-30℃ ~ 120℃)   | 窄(10℃ ~ 45℃)   | 
电导率要求&苍产蝉辫;  | 无特殊要求&苍产蝉辫;  | ≤100 μS/cm(25℃)(防止短路)  氢燃料电池≤5 μS/cm  | 
添加剂重点&苍产蝉辫;  | 防腐、防垢、防沸&苍产蝉辫;  | 低电导、抗氧化、稳定性  | 
添加剂类型  | 无机盐型,有机酸型,杂化型  | 特种有机酸型  | 
新能源车的冷却液,因要适配电池和电机,其关注点与内燃机有很大区别,成分标准更严苛:
▼&苍产蝉辫;添加剂多了 “电绝缘”&苍产蝉辫;和&苍产蝉辫;“低腐蚀”&苍产蝉辫;属性
- 电绝缘:新能源车冷却液要接触电池铝板、电机绕组等带电部件,必须加绝缘剂,把导电率控制在 100μ厂/肠尘&苍产蝉辫;以下,防止短路;传统燃油车冷却液完全不用考虑这点。部分新能源车会配置旁路去离子器,从而控制冷却液中离子的数量;高档车型甚至会配置电导率传感器,监控冷却液的绝缘性能。如果理想MEGA配置了电导率传感器,那在液冷板腐蚀后,能够很快被监测到,从而避免事故发生。
 - 低腐蚀:由于低电导率的严格限制(国标低于100us/cm,车企一般要求在80us/cm左右),传统燃油车型冷却液添加剂无法满足低电导率的要求(燃油车冷却液电导率一般在2000us/cm~4000us/cm),只能限制性地选择特种有机酸型添加剂。由于无机硅酸盐是铝腐蚀的强效抑制剂,但加入后会引起电导率偏高,且有凝胶的风险,因此无法使用,导致添加剂配方体系对铝腐蚀的抑制效果偏弱。电池铝制水冷板本身较薄,且流道狭窄,在特定条件下就会出现铝腐蚀的风险,导致突然漏液短路,并快速起火燃烧。这也就是理想 MEGA的隐患所在。
 
叁、总结:选对冷却液,就是守护车辆安全
        简单说,普通冷却液的成分是 “基础保障”,新能源车的是&苍产蝉辫;“升级款”,核心在电绝缘、低腐蚀、长周期,最终都是为了电池和电机安全。
        感谢拥有半个多世纪积淀的全球冷却液领军公司Dober提供的技术支持。
         Dober 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,在传统与新能源汽车冷却液领域均有深厚积累。其低电导率冷却液技术在电动汽车热管理中具有明显优势,尤其适用于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电池冷却系统。
参考文献:
- GB 29743.1-2022《机动车冷却液 第1部分:燃油汽车发动机冷却液》
 - GB 29743.2-2025《机动车冷却液 第2部分:电动汽车冷却液》
 
相关新闻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